儿童安全手表,究竟安不安全
有安全的,也有不安全的!这次老爸评测一共测了市面上的7款儿童手表,有1款辐射超标,2款表带致癌物超标,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关注老爸评测威信公众号,发送:儿童手表 即可查看7款儿童手表的检测结果!
以下是评测正文,觉得我们做的不错的不要吝啬点赞,同时记得返回来点右上角关注老爸评测头条号!
现在小孩子手腕上戴个儿童手表相当普及,我女儿也戴了一个。里经常有家长问我哪个儿童手表的辐射小这样的问题,挡不住大家不断的呼吁,于是就决定来测一把!
我们选定了市面上排名靠前的7款品牌,3款来自家长寄样,4款在官网采购。(送样的家长:武汉-hattie,上海-小白,杭州-大燕,上海-Andy,深圳-贾妈,其中两款同品牌。)
送检实验室:某 █████ 实验室 & 杭州杭美实验室(别惊讶,可以想想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刮刮乐马赛克)
测试项目:电磁波吸收比值(SAR值)+ 表带(特定元素迁移,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
费用总计:926元样品采购费 + 9240.4检测费 = 10166.4元
为了避免麻烦事情,下图做了一些处理,你们懂的。各手表都是在正规渠道购买,家长积极配合我们,购物凭证可备查。
1#手表测出辐射2.12W/kg 5#和6#表带测出PAHs为2.1和1.6(mg/kg)
其他手表没测出问题不评价
(图中1号与7号标注反了,需要对调)
一、检测结果:
1、电磁波吸收比值(辐射)
电磁波吸收比值(又称SAR值)简单来讲就是人在这段时间内吸收了多少电磁能量,值越高,说明吸收的越多,危害就越大。测试参考GB 21288-2007,标准规定SAR暴露限值不超过2.0W/kg
标准图
7款手表测得的电磁波吸收比值(SAR值)如下:
sar值比对图
1#样品超标,3#、4#、6#、7#都在标准之内。2#样品与测试仪器连接不稳定,时不时的断开,5#样品跟实验室模拟基站无法建立通讯,所以都无法测出来,没有厂家的人在场“配合”,我们和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非常遗憾。所以2#和5#样品的辐射测试结果不做评价。
后来我们在1#样品的官网找到了同款手表官方给出的检测报告:
惊奇的发现:同样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为啥厂家送检的手表的测试值(0.662(W/kg))却比我们在市场里买到的手表测得的2.12(W/kg)小那么多!!真是城里套路多啊!
我感觉受到了深深的欺骗!!不说了,再来看看表带的材质测试吧。
2、表带部分的测试结果(比辐射问题更严重)
我们是按照可放入口或者皮肤直接接触时间长于30秒的玩具情形测得。
表带的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特定元素迁移(重金属等)、邻苯二甲酸酯(影响生殖发育)、多环芳烃(致癌、致畸)。
7款儿童手表表带的特定元素迁移(EN71-3:2013+A1:2014),邻苯二甲酸酯都没有检出。
但5#、6#样品表带多环芳烃(PAHs)超了!其它表带样品未检出!检测方法按AfPS GS 2014:01
刚开始以为辐射检测会出现问题
但万万没想到表带成了重灾区
5#、6#样品的表带检测出多环芳烃(PAHs)
这可是致癌物!
很多小孩子可是整天戴手上的啊!
二、具体分析(前方高能)
1、辐射测试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手表主要由GPS模块和GSM模块组成,其中GPS模块是接收信号设备,不会产生辐射,但GSM模块会向外发射信号、产生辐射。
这也正是大家最最担心的地方。
儿童手表虽说不像手机,但打时紧挨着头部,综合考虑发射频率、使用时长等因素,已经非常接近手机通话情形了,所以我们选测SAR值。
检测产品的SAR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我们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个可以做检测的专业实验室
第一步:跟模拟机连接
第二步:放置样品
第三步:开始测试
附:7款(实测5款)儿童手表详细测试数据
2、表带测试
对于表带的安全性,我们采用出口欧盟的玩具标准EN71-3进行特定元素迁移、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按AfPS GS 2014:01检测。如果您有更合适的标准,请推荐。
车床裁切图
以上是7款表带官方标注的材质成分
(1)多环芳烃(PAHs)的危害
在电子电器制造业中,PAHs通常是作为塑料添加剂进入生产环节中,如塑料粒子在挤塑的时候,和模具之间存在黏着,此时要加入脱模剂,而脱模剂中可能含有PAHs
菲在皮肤涂抹的动物实验中(6个月)出现肿瘤(癌症),儿童手表的表带会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2)特定元素迁移的危害
这些特定元素迁移中任何一种过量累积,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癌症(如胃癌、肠癌)等;尤其对消化系统、脏器、皮肤神经破坏严重。
(3)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常用于增塑剂,迁移性高,动物实验表明DEHP和DBP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具有类雌激素效应(儿童性早熟)孕妇、婴儿和发育期儿童应远离DEHP。
我已经把女儿表带卸下来了,看看是否能找到好的表带替代,帆布的表带容易脏,还是硅胶或者尼龙的好。
真没想到,7款流行的儿童手表
1款电磁辐射SAR超过暴露限值!
2款表带中竟含有致癌物!
我先默默把女儿的手表收了起来
这事儿,没完!
此文原先发布在老爸评测威信公众号,后收到厂家与媒体的多方压力,我们又将样品送到多家实验室进行检测,后续的事情已经发布在了老爸评测头条号的最新文章中,感兴趣的可以去查看!
最后别忘记点赞!还没关注的请拉到最上方点右上角关注!
为何我国火热的智能儿童手表在德国“被禁”,智能手表还能用吗
做为一种智能电子设备,智能儿童手表的安全性也一直有着不断争议,那么它究竟安全还是不安全呢?大众的观点一般围绕以下几个焦点:
焦点一:智能手表的辐射性
智能手表一般是基于安卓系统能够插入电信运营商的SIM卡的电子设备,具备手机一样的通讯功能,能够打和发送短信息,以及GPS定位功能,同时,高档的智能手表也可以安装各类APP,就仿佛一台迷你的智能手机。
众所周知,手机在通讯过程中是有辐射的,据央视2套《第一时间》报道,儿童定位手表在接听的瞬间,辐射比手机大得多,甚至有可能超过手机1000倍。央视用来做测试的3块儿童定位手表分别从实体店和网上购买所得,价格分别是148元、380元、798元。样本测试同时表明,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值与价格并没有直接关系。
在国内销售的手机等通讯产品都需要拿到由电信管理部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才可以在市面上销售,而在智能手表领域没有入网许可证却依旧销售的三无产品很多,因为其价格低廉,许多家长也没太过在意,许多超过辐射标准的产品被广泛使用,这样一来,原本用来保护儿童安全的手表却成为了危害儿童健康的凶器。
焦点二:孩子个人信息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
作为可联网的通讯设备,智能手表也是可以象电脑一样被别有用心的黑客所入侵的,我们都知道可穿戴设备一个关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化,佩戴在儿童身上我们可以借助于数据化,清晰的知道他的大致行踪,以及他的生活作息规律。这对于父母而言,是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更好、更直观的了解小孩平时的一些生活规律;但另外一方面的危机似乎更大于当前所带来的正面价值。
由于智能手表将儿童平时的生活轨迹数据化,一旦信息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本来对于犯罪分子来说,要拐卖一个儿童,或者是绑架一个儿童等犯罪活动需要对被犯罪对象进行蹲点,之后掌握其生活规律才能实施犯罪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蹲点行为就必然增加了其犯罪行为被曝光的概率。
焦点三:侵犯他人隐私
现在许多的智能手表被设计成为可以随时周围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具备拍摄和录音录像功能,此功能的出发点,是让家长可以随时掌握孩子所在的环境情况,然而,这一功能也成为了某些特殊爱好者的工具,网上许多就出自这类智能设备之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人的个人隐私。
那么,既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安全手表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了吗?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许多时候,智能手表的通讯和定位功能,能够在紧急情况帮助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当前状况,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一些厂商也针对孩子的日常学习提供了一些有相应学习帮助的APP,那么这个工具对孩子就是有正面作用的。
两权相侵取其重,两害相侵取其轻,作为一种工具,它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儿童的安全也不是一块手表可以解决的,它替代不了父母对孩子的早期安全教育,只有孩子从小树立了正确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
因此,没必要因噎废食,辩证的看待问题,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正确。